村里來了“規劃師”
“爆滿!民宿一床難求?!痹趧倓傔^去的“五一”假期,天柱山腳下的萬澗村迎來八方游客。
青年旅舍、公益書屋、露天劇場、民俗博物館……這些一般出現在城市里的配套設施,現如今一一出現在這個有著400年歷史的古村落里。而在幾年前,這里還是個日漸衰落的“空心村”。
變化,要從2018年說起。這一年,年僅27歲的劉琳,作為一名鄉村規劃師,住進了潛山市龍潭鄉萬澗村。這一住,就是五年。五年間,劉琳和自己的團隊成員成為了萬澗村的“新村民”,他們不斷尋找著這座古村落與現代生活之間的平衡點,一點一滴地改變著這個村子。
如今,村民從一開始的不理解,到開始期盼這樣的改變能多一點、再多一點。
劉琳工作照
劉琳的駐村筆記(照片由受訪者劉琳提供)
讓傳統村落重新被認識
時間回溯到2017年。那一年,安徽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委托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在省內開展傳統村落保護試點工作,實施以傳統建筑保護利用為切入點,以多元協作方式推進鄉村振興項目。而萬澗村,因其古村落保存較為完整被選為傳統村落保護試點工作項目的示范點。
也是在那一年,劉琳完成了她的學業,獲得四川大學生物工程碩士學位,以公益組織駐村扶貧專員身份參與湖南湘西扶貧工作,之后入職中規院。2018年,當得知安徽省這個傳統村落保護試點工作需要駐村規劃師時,劉琳主動報名,輾轉來到萬澗村,開啟了駐村生活。
“現在的傳統村落亟需保護,也亟需重新被認識?!眲⒘照f,駐村并非是其一時頭腦發熱的選擇。
然而駐村并不容易。作為一個“外人”,劉琳不但面臨著吃住、語言不通等問題,而且面臨著村民不信任的問題?!按蠹乙婚_始懷疑我是騙子,還舉報我?!被貞浲?,劉琳哭笑不得地說。
“住下來,跟村民打成一片,才能開展工作?!庇谑?,劉琳住進村民家里,白天挨家挨戶走訪,與村民一起下地干活,晚上在駐村筆記上記錄村情以及她對鄉村規劃的想法。時間久了,劉琳也從村民口中的“騙子”變成了“好孩子”。
全方位參與鄉村改造
哪家村民的房子可以被改造成民宿;小溪邊要加裝什么樣的遮陽棚;座椅、古民居修繕注意什么;河道怎樣改造更美觀;路邊上要種什么花;村里300年的古樹怎么保護;露天劇場要怎樣改造完善……村里的每一處細節,都被劉琳記錄在駐村筆記中,然后一一和村民們共同推動改造。
劉琳團隊做的是7×24小時的“陪伴式規劃”?!皬囊巹?、設計,到建設,再到后期的運營維護,我們都全方位參與,甚至帶頭干?!眲⒘照f。
比如,古民居保護利用?!袄衔荼Wo需要解決很多問題,其中一個核心問題就是它復雜的產權關系,以及流轉問題和資金問題?!眲⒘照f,“村里的楊家老屋為33戶人共同所有,占地面積為2643平方米,有99間房,鼎盛時期的楊家老屋有一兩百人居住。它的產權關系是分散的,村民的想法也是復雜的?!?/p>
經過調研,劉琳團隊提出成立合作社,村民以房屋、土地、山林和現金等方式入股。合作社起名為“回味鄉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民宿以及金絲皇菊等種植產業,用以反哺古民居保護,同時整合各級各類項目資金,最終老屋保護涉及的產權和資金問題得到了解決。
從老屋修繕,到民宿設計,再到民宿運營;從村莊環境美化,再到農產品銷售……規劃師參與村莊管理的方方面面?!霸谶@個過程當中,我們會去篩選一些合作團隊,有建筑、景觀、投融資,有各種農業的,大家一起打一個建、管、用一體化的配合戰,一步一步地帶著村民跟上來,一起做,可持續運營下去?!眲⒘照f。
在劉琳看來,鄉村的發展,就在這樣一個個小訴求的疊加上,不斷向前推進著。
古村落越來越有鄉愁
剛到萬澗村時,劉琳看到的大多是留守的老人和孩子、荒草沒膝的撂荒土地和年久失修的老屋?!叭绾我巹澖ㄔO一個‘留得住鄉愁’又有美好未來的鄉村?”這是劉琳來到這里后,腦海中始終盤桓著的問題。
五年里,劉琳的駐村筆記寫滿了30本。五年來,這些筆記本上的文字,一點一滴的勾勒出了一個重煥生機的古村落。
擁有99間房屋的楊家大屋得到修繕,成為了民俗博物館;楊家花屋被改造成了青年旅館;還有一些老屋成了老年活動中心,辦起了展覽;村里的公共廁所裝上了馬桶;孩子們在公益圖書館里看星空,在露天劇場里看電影……
村里的荒田荒地也得到了整合,復墾種植金絲皇菊、黃豆、蘿卜等,產業惠及村民200余戶,實現營收140余萬元。
村子里環境變好了,村民們收入增加了。規劃師們又開始思考如何豐富村民們的精神生活,讓他們過得更快樂。規劃師們為萬澗村規劃了一系列社團,老年協會、書屋小館長辦公室、詩歌協會、戲劇協會……
“更重要的是人的變化?!眲⒘照f,他們發現村里的婦女平時生活比較單調,就組建了一支廣場舞隊?!昂髞硪粋€叔叔找到我說,你們組建廣場舞隊之后,你阿姨說這是她嫁到這里20年來最快樂的一年。你能不能給男同志們也組織點活動?”劉琳告訴記者,后來村里又成立了黃梅戲興趣小組,大叔們吹拉彈唱好不熱鬧。
前年,萬澗村還舉辦了一臺“村晚”,完全由村民自己組織和表演,幾乎人人都參與其中。村民們還嘗試制作花草燈、創作散文詩……
“村民是村落的主人,有人情味兒的村落才算是真正活起來了?!眲⒘照f。
熒熒之火“點亮”更多鄉土
在劉琳進村之后,陸續又有一些熱愛鄉村工作的年輕人,從天南海北來到萬澗村,加入她的鄉村規劃師團隊。有從法國留學回來的孫藝鳴,有三農城鄉規劃工作經驗的郭秋晨,還有華中農業大學研究生……有負責教育的,有負責管理的,有負責農業產業的……
就像熒熒之火。
但更重要的,是村民自己。
“讓村民參與其中,可以激發他們保護古村落的內生動力。只有著眼于發展,保護修繕工作才好進行,保護才有永續性?!眲⒘照f,她們把留守婦女動員起來,成立了“澗行者”鄉村服務發展中心,如今已有50多位常駐的留守婦女加入,年齡都在40歲以上。除了負責對接資源、組織培訓、推進改造項目以外,她們還自愿參與書屋輪值、村莊清掃、籌備“村晚”以及照顧老人等工作。
“現在很多事我都不用‘操心’了?!眲⒘照f,“我們適時往后退,讓村民往前走,鄉村規劃才能持續走起來?!?/p>
如今,龍潭鄉萬澗村創新傳統古村落保護利用和鄉村發展“共融共進”模式入選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全國首批、安徽省唯一的“全國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培訓基地”。
而劉琳以鄉村規劃師的身份,已經開始介入到下一個鄉村的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當中,如熒熒之火,繼續“點亮”鄉土。